第三五九章 樹
詭三國 by 馬月猴年
2019-5-19 19:18
“如此,末將就告辭了!”
李儒點了點頭,站起身來,將壹名武將送出了大廳。
正準備往回走的時候,目光卻落在了院內的壹顆樹上,上下打量了幾眼,便轉回了身,走到了這壹顆樹下,負手而立。
樹是很普通的樹,樹桿長而挺拔,灰白色的樹皮光滑,偶有縱裂,樹冠不算茂盛,卻也並不稀疏,枝杈長短不壹,葉子多為三角卵圓形,此時也正在抽出壹些嫩芽出來,多少顯得有些春意。
李儒的目光似乎是落在了樹上,也似乎是完全沒有在看那壹棵樹,而是看向了不知名的某壹處……
“這樹太大啦……該砍砍了……”
×××××××××
弘農楊氏祠堂之內,六位老者默默的坐在席上,就像是壹截截正在腐朽的樹樁,雖然開起來還是很完整的樣子,但是卻能感覺到其中的生機正在逐漸的遠去,花白的頭發胡須就像是木樁上那些生長出來的菌類,又像木頭燃燒後剩下的灰燼。
楊家祠堂很寬敞,主廳長約十丈,寬有四丈余,在正面的墻上,供奉著楊家歷代的先賢的牌位,每壹個牌位上都寫有姓名和官職,並以金粉塗之,黑漆漆的牌位加上金黃色的字體,顯得格外的莊嚴肅穆。
弘農楊氏立足於大漢朝廷已經有近三百年。
當年漢武帝駕崩之後,漢昭帝繼位,大將軍霍光提拔了壹個叫楊敞的年輕人,這個人後來迎娶了司馬遷的女兒,歷任大司農、禦史大夫、丞相,這個人就是弘農楊氏在漢代朝政上的第壹次閃亮登場。
隨後弘農楊氏的楊震,字伯起,也同樣擔任丞相,並且從楊震開始,至楊秉,又至現在的楊彪,均位列三公,所以,楊家同樣的也是壹點水分都沒有的“四世三公”。
如今,大漢士族這壹座山峰上,楊家無疑是站在最頂尖的那壹列,當之無愧的天下望族,唯有袁氏可以比肩。
現在坐在祠堂之內,幕幔輕紗之下,便是弘農楊氏現在僅存的六位長老,也是楊氏的六個旁支的代表。
大家族,自然旁支就多,旁支壹多,自然也就有壹些比較出色的弟子,而這些弟子雖然最後未能登上家主的位置,但是多少也具備了壹些說話的權利,就比如像是楊家,目前就有六位長老。
六位長老坐在壹起,卻都像木雕壹樣,壹言不發,只有偶爾抖動的眉梢和那耷拉的眼皮底下轉動的眼珠似乎才證明了這些還是壹個活人。
正廳之外,傳來了篤篤篤的聲響,六位長老紛紛從座席之上站立起來,拱手肅立。
壹只鳩杖出現在門口,然後就是握著鳩杖的那壹只蒼老的手,手幹枯贏瘦,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老人斑,如同壹根幹腐的樹枝。
六位皓首老者緩緩的行禮道:“恭迎大長老。”遲緩的動作不是因為看不起,又或是等了太久而不滿,只是因為這六位確實已經是同樣的太過蒼老了。
楊家的長老有六個,但是如果不說名字,只說壹個大長老的,就指的是壹個人,楊讓。不過這個姓名已經很久沒有人叫了,楊家人壹般都只稱呼其為大長老。
大長老雖然年邁,身軀都已經是佝僂了,但是卻不願下人攙扶,而是自己獨自拄著鳩杖,走到了大廳之中正位之上,坐了下來。
十幾位下人魚貫而入,給每壹位長老都奉上剛剛燙好的細絹臉巾。
大長老接過臉巾,微微仰頭,覆蓋在臉上,靜靜的等待熱氣在臉上蔓延,仿佛是這樣才能稍微給他蒼老的身軀增加壹些熱量,壹些動力。
絹巾的熱度很快的順著滿臉的皺紋散去,那些皺紋就像是深淵壹般,迅速吞噬了所有的熱量。大長老扯下不再滾燙的絹巾,很仔細很用心的擦著自己蒼老的臉,但是那些皺紋裏面卻依然像是擦不凈的疲憊和暗淡。
隨著大長老將毛巾放回金盆之內,就像是壹個無聲的命令,六位長老紛紛也放下了手中的絹巾,下人們謙卑有序的退出了大廳,隨著壹聲門響,廳內就成為了壹個只有這七位老人的單獨世界。
“王氏騎墻而望,恐不可待也。”壹名老者打破了沈寂。
另外壹名老者接口道:“猖狂短視之輩,不足與謀。現河內之兵南下,梁東之兵北上,國賊已首尾不得兼矣,此正當其時也。”
大長老微微低著頭,面容都籠罩在陰影之中,慢慢的說道:“袁氏何如?”
“袁太傅已陷夏臺,不得其見,然有信物,都城內外皆可令之。”另外壹名老者緩緩的從袖子裏面掏出了壹個玉佩,輕輕的放在了面前,然後往前稍微推了推,讓這個玉佩暴露在光線之下。
玉佩圓潤,花紋繁瑣,上面雕刻的雲龍在光線的照耀之下,似乎是要從玉佩表面騰飛起來壹樣,在雲龍的龍首之上,隱隱可以看到壹個小小的“袁”字。
“袁於龍上,呵呵,倒也霸氣……”
坐在大長老左側的長老咳嗽了壹聲,顯然是不想繼續這個歪掉的話題,緩緩的說道:“國賊倒行逆施,毀吾楊氏根基,若坐以待斃,恐百年之後,弘農楊氏具化為塵土矣。今王河內兵駐於孟津,鋒指河洛,迫得國賊寢食難安,率兵北拒,現直需佯攻於陜津,壹可斷河東之糧,二則李賊定派兵解救,如此雒陽城內必定空虛,又可得袁氏相助,內外交逼,取城則易如反掌也!董賊失其根基,定然大亂,再與河內之兵夾擊,則可壹舉破之!此壹可解吾等之危,二可揚弘農之名,屆時天下振奮,眾望所歸,當立不世之功也!此乃千載之機,若失必悔恨終身!”
眾人紛紛看向大長老,可惜黑暗始終籠罩著大長老的臉,讓人怎麽看都看不清其表情,只聽大長老緩緩的說道:“袁氏求變,惡於董賊,先喪其銳於酸棗,再失其聚於汴水,後不得脫於洛河,現奈何陷於囹圄,徒有南北夾擊之勢,然已錯失其時,不可憑也。”
坐在大長老左側的長老沈默了許久,然後壹字壹頓的說道:“既大長老之意相左……便請族決吧!”
族決就是家族長老表決,在楊氏族規當中,當與大長老的意見不能調和的時候,每個長老壹生當中都有壹次機會可以申請將自己的意見讓全部長老進行表決,表決通過的自然就可以實行。
大長老緩緩閉上雙眼,良久方道:“……既然如此,便族決吧……”
坐在大長老左側的長老率先將自己的長老之印掏了出來,放到了面前……
××××××××××
祠堂的大門終於是開啟了,六位長老面容嚴肅的匆匆走出了大廳……
良久之後,大長老才拄著拐杖出現在大廳的門口,步履之間更顯得蹣跚。
大長老慢慢的獨自走過了前院,走出了前門,忽然停了下來,沒有登上自家的車馬,而是來到了院外的林地當中,走到了壹顆大樹之下。
這壹顆樹,還是當年他是幼兒之時與哥哥楊裏壹同種下的,如今樹長大了,人卻早已陰陽兩隔了。
大長老用幹枯的手撫摸著樹桿,努力的仰頭看著,喟然長嘆道:“樹亦老矣……枯枝敗葉亦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