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0章內外道路,典故內外
詭三國 by 馬月猴年
2020-12-26 18:44
太興三年。
冬。
隨著臘月的逼近,在長安之處的斐潛也漸漸進入了新的戰略布局階段。
關於怎麽對待許縣那個所謂“正統”政權的問題,斐潛也先後和龐統荀攸等人商議過,眾人的意見大體上相同,都認為暫時無須太著重,但是長期又不能放松,畢竟斐潛現在等於是在北方擋著各種羌人胡人,然後山東中原並沒有外敵,大可以從容積蓄,兩三年內還是彌補不了和斐潛之間的差距,但是如果說十年,或者是更長時間,那麽就不好說了。
斐潛對於這些判斷,倒也沒有發表什麽具體的態度,畢竟現階段的歷史已經改變了許多,將來的發展,斐潛也和大多數的漢代人士壹樣,並不清楚,雖然說自身有些後世經驗的加持,但是並不代表著這些經驗都能在漢代用得上,多少還有些水土不服的問題。
在歷史上,曹操自從吞並了袁紹之後,就陷入了內鬥之中,甚至可以說從壹開始,曹操內部就沒有平息過紛爭,原來的這些山東官僚各懷私心,相互傾軋固然是壹方面,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同樣也是真的,歷史上甚至平定烏桓叛亂,戰馬超等羌人和半羌人也是,都需要曹操親自出動。
壹直到曹操在赤壁之戰死了大部分的青州兵之後,便再也彈壓不住這些小山頭了,便直至終生也沒有離開過許都。
雖然說三國之中,魏國人才最多,官吏龐大,但是從壹開始到後來,都是曹氏夏侯氏在前線拼殺,而其他人坐享其成,等到曹氏夏侯氏都拼得差不多了,精英都死在了戰場上,剩下的自然都是壹些腦殘了。
所以實際上,許縣的政權,關鍵點就是曹氏和夏侯氏。
其余的,真的是不足以論。
即便是歷史上後期奪取了曹氏政權的司馬氏,在平定內亂的時候倒是壹抓壹個準,甚至對自家的司馬下手也可稱壹聲計謀毒辣,手腕剛硬,但是遇到外敵麽…… 當然,即便是刨去小冰河時期的影響,再扣掉三國時間之內對於中原的損耗,司馬氏的後人明顯比曹氏的後人還要更差,這就是可以定論的事情,畢竟晉國從南逃的那壹刻開始,就已經是屬於垃圾當中的戰鬥機,外表雖然好看,保持著衣冠什麽的,但是本質就是個垃圾…… 斐潛現在唯壹擔心的問題,就是交通問題。
在傳統漢代人的觀念之中,關中之外就只有隴右了,北地並州也是貧瘠,斐潛所擁有的富庶之地只有關中和川蜀,漢中只能算是半個,而山東中原壹帶,幾乎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大郡,人口眾多資源密集。
所以雖然說斐潛如今兵事強盛,但是依舊還有壹些人,特別是山東士族認為斐潛不可長久,畢竟不管是做什麽事情,都是需要人口支持,沒有了充裕的人口,斐潛很有可能就是曇花壹現,好景不長。
所以,斐潛如果要貫通西域,南控交州,就必須先解決交通的問題。
然而在解決交通問題之前,就必須解決利潤問題。
斐潛當年在北地,為什麽道路鋪開修復工作能那麽快,就是因為斐潛將道路和利益掛鉤到了壹處,商人需要更好的道路來運輸物品,士族需要修葺道路獲取名聲,所以合力之下,原本處於荒廢和半癱瘓之下的道路,很快就得到了重新修整和加固。
但是現在,斐潛要開通的兩條大動脈,是延伸到了原本不屬於大漢疆土,嗯,嚴格來說也並非如此,因為只有漢代,才是真正開拓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而後世的王朝,基本上只是維持了西域,至於交趾、北漠、遼東三個區域,或是只能保壹個,有的則是幹脆全丟,連西域都保不住。
單說遼東,原本早在漢高祖劉邦時,燕王盧綰背叛漢朝,前往匈奴亡命,衛滿亦壹同前往,並帶同千余眾進入朝鮮半島。
之後,衛滿召集戰國時齊國和燕國亡命者成軍,推翻了古朝鮮的俊王,並取得古朝鮮的首都王險城,成為了朝鮮王。
衛滿即位後,重新建立朝鮮朝廷,並輸入中原文化,使朝鮮之國愈來愈強盛。
漢武帝有感衛滿朝鮮對漢朝的威脅愈來愈大,後決定起兵遠征朝鮮。
經歷兩年時間,衛滿朝鮮被滅,漢武帝把衛滿朝鮮的國土分為四郡,分別為: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及玄菟郡,合稱為漢四郡。
漢武帝之後,漢朝在朝鮮半島北部的郡縣設置情況有所變化。
昭帝始元五年,罷去臨屯、真番二郡,並入樂浪、玄菟二郡。
而樂浪郡治,便是今朝鮮平壤,管轄貊、沃沮等族;玄菟郡治所則初在夫租,今朝鮮鹹興,後因受貊所侵而遷往高句麗西北,今遼寧東部,管轄高句麗、夫余等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秦到漢,朝堂之上的很多人的目光都是看向遠方的,土地不夠了,往外擴張,人口不足了,往外掠奪,資源缺乏了,往外去找,所以漢人壹度沖出了中原,沖出舒適區,去更深遠更廣闊的世界去探尋。
但是很遺憾的是,漢代的中央朝堂的腐敗和士族地主大量土地兼並,導致了內部發生了問題,打斷了這個向外探尋的過程,停下了華夏向外的腳步…… 除了勾連外部的交通問題之外,斐潛內部的勾連同樣也有些問題出現。
曹操現在這個階段,和斐潛幾乎差不多,依舊只能算上壹個草臺班子,是屬於地域士族相互結合起來的壹個小團體,加上曹操又是疑心非常重的人,牢牢把持著權柄,不肯輕易授予,其中的矛盾不小,曹氏夏侯氏抱團,其余的各地士族也同樣按照地域站在了壹處。
而這種抱團的華夏人毛病麽,壹脈相承,斐潛這裏也不能免俗。
曹操那邊有派系鬥爭,斐潛這裏也是有了壹些苗頭,所謂“同鄉會”什麽的,似乎也在逐漸的形成。
因為東漢國策的問題,導致當下士族子弟,七成是在中原,其中三成又在三河,即河南豫州、河北冀州、河內司隸。
山西士族嚴格上來說,基礎不是很好,雖然也有稱壹些名門世家,但是和三河子弟比較起來,還是有些差別的。
斐潛這邊也是如此,關中的,川蜀的,河東的,荊襄的,也是壹鍋亂燴,再加上斐潛又有意識的不斷向士族內部摻沙子,大量吸納了寒門子弟充當各種教化使、農工學士等等,以至於斐潛這裏的按照地域所產生出來的抱團現象,甚至比曹操那邊的還要明顯。
根據墨家的那些探針回饋,長安周邊已經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類定期不定期的集會,最大的自然就是老狐貍司馬徽的河內幫。
就連龐統也自然隱隱成為了荊襄派的領頭人,時不時要參加這個或是那個的宴會,吃得龐統似乎又開始籌備新的下巴了。
而要改變現狀,難度也不小。
袁紹是選擇平衡,就像是天平,壹會兒在這邊加點砝碼,壹會兒在那邊加些分量,結果最後天平兩端倒是沒有問題,天平自身被壓垮了。
曹操麽,則是像是吊秤,曹氏夏侯氏便是那個秤砣,當秤砣壓不住其他士族的時候,自然也就“咵啦”壹聲,整個吃飯家夥都折斷了。
孫權則是將秤都丟了,企圖也搖身壹變,成為最大的那個砝碼,混入其他砝碼之中,但是江東那些砝碼卻表示,孫家這個疙瘩是假的,是鑄鐵的,容易生銹,而江東是青銅的,才是真的正宗的…… 所以,既不能做天平,也不能做秤砣,更不能將自己變成砝碼,斐潛必須考慮壹條新的道路,來處理士族之間的這種關系。
外部的道路,用來溝通西域和交趾,或是更為深遠的區域,而內部的通道,則是勾連起各個士族,以及平民百姓。
雖然斐潛已經布局了士農工商許久,但是“士”這壹塊的實在是太大太硬,不怎麽好啃。
而讓斐潛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挖掘開辟這些道路的第壹聲,那個落下的鎬頭,竟然是許縣先行揮動的…… ……??(*–-)??^…… 郭嘉已經到了長安,但是壹到長安便是宣稱自己路途奔波,身體不適,然後縮在了驛館之中,天天都是睡覺吃飯打豆豆,擺出壹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架勢出來。
郭嘉現在的狀態,和歷史上,呃,錯了,和演義上的徐庶在曹營的狀態差不多,郭嘉既不想替斐潛出主意,又擺脫不了被囚禁和限制的身份,所以自然是幹脆躲進小樓成壹統,哪管窗外春和秋。
不過,現在是冬天。
冬天攜帶著寒風不由分說的從北方侵蝕而來,壹腳踹在了秋天的屁股上,將其踢走,然後插著腰大笑著,膨脹著。
所以郭嘉即便是能不管春秋,也躲不開冬天,就像是斐潛真的要找他,他也躲不開。
“奉孝真是好閑情!
“斐潛呵呵笑著,也不等郭嘉表示說壹些歡迎什麽的客套話,徑直舉步而進。
郭嘉看了看驛館小院的院門,然後又翻著眼皮看了看斐潛,壹臉頹廢的拱了拱手,算是和斐潛見過了禮,當然如果這是在那些奉行著整兒八經士族禮節的人眼中,如此隨意的舉動,就足夠立刻牽動了無明業火,認為郭嘉此舉是壹種侮辱…… 斐潛倒是笑了笑,並沒有說什麽。
斐潛坐下,將衣袍略作整理,然後笑著說道:“子其怨我乎?
“ 郭嘉壹楞,不由得坐正了壹些,看著斐潛。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壹句話,表面上看起來並沒有什麽問題,甚至是契合了當下的情形,但是實際上這壹句話並不是那麽的簡單。
有不少的人,認為士族子弟之間,用各種典故,只是士族子弟的壹種炫耀,但是實際上這只是其中很小的壹個部分的原因,甚至可以說,只有不成熟的士族子弟,才會故意用壹些什麽稀奇古怪的典故來炫耀自己的才學,更多時候,這種用典是雙方的壹種試探,壹種不露尷尬的言辭。
畢竟看見了美女,上去就說老子雞兒硬邦邦,亦或是說關關雉鳩在河之洲,明顯就有些不同,即便是對方拒絕了,也不會留下壹個粗魯的形象。
同時,許多典故都是有其背景和歷史發展過程的,能說出典故的壹二三來,必然是對於歷史上的事件有些觀念和看法,這個能力在士族子弟之中會更為重要,因為不管是統治者還是家族家主,都希望自己的子弟是壹個懂得從書中得到思考,並且融會貫通的人,而不是只是死記硬背,然後聽到旁人說些什麽便“我懂我都懂”、“這還用妳說”的家夥。
所以,士族子弟之間,平日裏面使用典故,也就成為壹件很自然的事情。
斐潛所說的話,聽起來似乎平平無奇,像是詢問郭嘉被他囚禁於此,郭嘉會不會有什麽怨言,怨氣之類的,但是實際上,這壹句話,並非是斐潛的首創,而是出自於春秋之中,是楚共王送別知罃的時候所說的話。
郭嘉沈默許久,然後微微有些嘆息,低聲說道:“晉未可與爭。
“ 斐潛聞言,不由得大笑。
知罃,字子羽,亦稱荀罃,是晉大夫荀息的後裔,晉悼公時中軍帥。
邲之戰當中,荀罃被楚軍所俘虜。
楚王和荀罃壹共有五句對話,第壹句就是斐潛所說的那壹句。
隨後荀罃以表現出眾的口才,取得了楚王的尊重,然後楚王最後感嘆道:“晉未可與爭。
“ 斐潛說了第壹句,而郭嘉回答了最後壹句,都是同壹個的故事,卻有不同的含義。
斐潛是借本意喻郭嘉,而郭嘉則是借感嘆以應當下。
荀罃之所以能回去,並非是荀罃壹個人的努力,而是他父親的運作和楚國內部大臣的共同因素,甚至關聯了夏姬這個絕色美女,所以才在邲之戰的十年之後,才有了荀罃回歸的希望…… 所以斐潛的意思也就很明顯了。
那麽郭嘉的感慨,則是表示現在“晉”壹分為二,太原上黨屬於斐潛,冀州那壹塊屬於曹操,因此“晉未可與爭”,究竟最終誰才能真正的算是“晉”,還是“未可”之間。
同時,斐潛也以這個典故說明了,荀罃十年之後才得到了壹絲回歸的希望,妳郭嘉呢?
躲得過初壹躲不過十五,這麽耗著在驛館之中,是幾個意思?
郭嘉在反駁和回敬斐潛話語的同時,也表示了自己並不想“爭”,所以才在驛館之內,不想要蹚渾水。
斐潛擺擺手,沒有繼續和郭嘉就這個典故爭辯下去,反正用這個典故,也不過是開胃菜而已,更重要的還在後面。
斐潛示意護衛將帶來的壹壇酒水打開,然後說道:“某聞文若長文二人,上表天子,用考正制策,欲開春之時,行赴各地考正,以選賢才……” 郭嘉原本已經被酒香刺激得有些流口水了,聽到了斐潛的話,卻不由得微微張開了嘴,然後口水差壹點流了出來,連忙哧溜回去,下意識的有些咕嚕的說道:“如此不是……” 郭嘉飛快的瞄了斐潛壹眼,將後半句話混著口水吞了下去。
斐潛點頭,說道:“正如奉孝所言,文若定然會派“西京考正”來長安!
“ 郭嘉依舊咕嚕壹聲,心中嘀咕著,我說什麽了?
我什麽都還沒有說好不好?
但是另外壹方面,也不由得佩服斐潛的這種政治上面的敏銳性,壹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
斐潛這壹段時間用考試之法遴選人才,而荀彧壹方面有樣學樣,另外壹方面也給斐潛下絆子。
當所謂“考正”之法在許縣天子那邊通過,然後天子下詔往各地派遣“考正”,荀彧自然而然的就會派壹個“考正”到長安這裏。
而這樣的壹個“考正”,當然不指望能真正的得到斐潛的許可,執行考正制度,在長安給許縣輸送人才,而是純粹給斐潛的長安考試添堵的,如果斐潛拒絕了“考正”,那麽就給壹些不想考試的士族子弟送上了借口,表示斐潛不遵守朝堂的規章制度,又何來要求子弟去準守斐潛的制度呢?
如果斐潛堅持考試來選舉人才,又會和朝堂的“考正”沖突,即便是斐潛不允許考正官公開考試,但是也避免不了考正官私底下公布什麽所謂他得“考正”結果,可想而知,肯定會有很大的差異,從而引起更多的混淆和麻煩。
後世有句話叫什麽來著?
走自己,呃,走別人的路,然後讓別人無路可走…… 大概就是這麽壹個意思。
郭嘉帶著尋味的目光看著斐潛。
斐潛卻笑笑,指了指郭嘉面前的酒碗。
郭嘉低下頭,看著酒碗。
酒碗之中,酒色如同琥珀壹般,帶著柔和的光澤和令人垂涎的香氣蕩漾著。
這是上佳的好酒,是用粟米和稻米混合作為原材料,然後添加了壹些特殊的東西來釀造,被稱之為“荼蘼香”。
郭嘉眼珠子轉了轉,驟然色變,然後猛然擡頭看著斐潛,原本多少有些看熱鬧的顏色,變成了驚訝,最終變成了幾分恐懼……